本文共计4219字,建议阅读时间18分钟。
之前文章《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》,一些评论认为:
西方国家天生就是创新国家,美国天生有创新基因,中国虽取得些成果,但都是学习和模仿,永远是“模仿大国”。
这当然是错误的,既误解西方国家,也误解创新。
西方国家,并不从一开始就会创新。
恰恰相反,美英德法这些现代强国,立国之本,也是学习、模仿来的,甚至如政治、哲学,开始也没能学会,需要千年的准备。
以基督教、民主、电磁学与核科学为例。
1
基督教
基督教,在创建之后的2000年里,不断塑造西方国家。
美国新教源自英国
美国长期以来主流是“白人-盎格鲁-撒克逊-新教徒”,即WASP(White Anglo-Saxon Protestant)。
他们新教徒祖先(那时还是英国人,英国新教称为清教),1620年,驾着“五月花号”小船,逃亡到美洲大陆。
当时的美国,还是一片蛮荒,更没有名字。
逃亡是因为在英国受迫害,当时正宗教改革。
改革对象,是天主教。
改革前,英国从上到下都信仰天主教;改革后,分三部分:信仰天主教、英国国教、新教。
英国天主教和新教源自欧洲大陆
天主教,不是英国自创,而是从欧洲大陆传播过去的。
英国国教,是英国国王修改天主教条而来。
新教,是英国人从欧洲大陆学习过来,主要是法国加尔文新教。新教,在英国称清教,美国人的祖先便是清教徒。
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,主要由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法国的加尔文主导。
改革的对象是天主教,改革后,称为新教。其中的加尔文新教,传到了英国。
德国和法国之所以要对传统天主教进行改革,主要是教会在歧路上越走越远,不得不自救。
比如天主教会推出赎罪券制度,规定教徒做了坏事,交钱就可以赎罪。
这不仅违背本真教义,甚至违背世俗常理。
天主教会对教徒的压榨终于激起反抗,1571年,路德在教堂大门上,张贴《九十五条论纲》,腥风血雨的宗教改革拉开大幕。
德国法国天主教源自罗马帝国
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(公元476年),北方一直是蛮荒之地。
德国、法国、瑞士、丹麦、瑞典、芬兰等,这些发达国家,完全不存在。不仅名称不存在,连国家组织的前身也不存在。
美英德法的祖先们,没有发明文字、艺术、政治、宗教、历史等,一样也没有。
此时的中国,已独自发明文字至少1400年,孔子去世已经800年,秦朝发明庞大官僚政治体系已七百年,第一部编年体史书《春秋》成稿已八百多年。
说美英德法人天生就会创新,中国人天生没创新基因,实在看不懂。
北方蛮族信奉的天主教,从罗马帝国传播过来。
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,后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,在公元11世纪的中世纪时期,基督教也分裂了,东罗马信奉东正教,西部为天主教。
西罗马存在的几百年间,不停与北方日耳曼蛮族征战。
天长日久,人种交融,一些日耳曼人,进入罗马军队。
由于完全没有任何文化准备,日耳曼人不懂国家治理与政治运作,更不懂罗马及希腊哲学。
他们只学会了一样东西——基督教。
基督教在罗马发展的几百年中,不断吸收罗马、希腊政治、哲学、艺术等智慧,形成大规模教会组织。教会既懂文化,又懂司法,还体恤平民百姓。
它就像一个装满罗马帝国智慧的容器,在罗马大厦覆灭时,容器交到日耳曼人手里。
日耳曼人,拿到了基督教这个容器,打开它,学习它,一传十十传百,百传千千传万。
终于,基督教收服了北方大陆人民,这些德法英美的祖先们,了解了规模组织的运作方法,摸到了政治的及格线,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加洛林帝国。
罗马基督教源自中东
基督教并非罗马帝国首创,而是来自中东地区,由犹太人耶稣创建。
耶稣信仰犹太教,但当时犹太教规森严,教权被犹太上流社会垄断,残酷榨底层人民。
于是他改革犹太教,创建基督教,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福音,广受欢迎,传播迅速。
后来,他的信徒保罗将基督教,带到罗马帝国,星星之火,成燎原之势。
正序基督教在西方的传播过程:
耶稣在以色列附近,对犹太教进行改革,形成基督教。
经信徒保罗传播,进入罗马帝国,大规模人口学习之后,成为罗马国教。形成庞大教会组织,并吸纳罗马智慧。
罗马帝国一分为二,东罗马和西罗马。
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,被日耳曼蛮族灭亡,欧洲进入中世纪。
日耳曼人学会了基督教,并打开基督教这个容器中,装着的罗马帝国智慧。深度学习,创建规模较大国家。
中世纪基督教分裂,东罗马帝国为东正教,西部为天主教。
经过中世纪千年发展,天主教成为欧洲大陆和英国的普遍信仰。
但天主教会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条款,贪婪剥削教徒,路德和加尔文开启宗教改革,新教出现。
宗教改革之风传到英国,英国国王着手革新天主教,形成了英国国教。
加尔文新教传播到英国,被称为清教。
英国百姓信仰天主教、英国国教、清教三种。
清教徒受英国打压,逃亡美洲,建立生存据点,演变出美国。
美国目前主流白人,即是新教徒。
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中,有穿针引线的作用。
对美英德法等国的产生,更有催生、推动作用。
但基督教并非产自这些国家,也非产自其祖先所在土地,而是大量人口,不断学习、模仿来的,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创新。
没有前边的学习和模仿,新教从何谈起?
2
个人主义和民主
个人主义和民主常用来标记西方国家底色,但并非美英德法强国的首创之物,而是根源于古希腊。
古希腊城邦众多,雅典格外璀璨,产生了文学、艺术、哲学、科学,还有民主。
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等,他们写下大量不朽巨著,论述理性、自由、个人主义、民主等。
随着亚历山大大帝,横扫欧亚非大陆,这些重要典籍和思想,被带到西亚、中亚、北非、欧洲,保存下来。
罗马帝国崛起后,竭力向希腊学习。常派大量学生,留学希腊,学习先进文化,当时最受罗马人追捧的是“斯多葛学派”。
后来,罗马帝国衰落,北方日耳曼人,却只学到了罗马基督教。
希腊哲学这些东西,他们看不懂。就像一个完全不识字的人,走进藏书百万的图书馆,只会觉得味道不好闻。一把火烧掉,在情理之中。
文化凋敝,典籍流失,欧洲进入持续千年的中世纪。
人们常说中世纪“黑暗”,但这是误解。
对希腊罗马的璀璨来说,中世纪确实暗淡无光,乏善可陈。
但对于蛮族来讲,中世纪不仅不黑暗,基督教简直就是文明的曙光,是拼命也要抓住的希望。
此时,关于民主、理性、个人主义的哲学论述,在欧洲大陆消失。
民主思想在中世纪出现断层。
幸好,这些典籍,被信仰伊斯兰教的亚非人民,保留着。
中世纪后期,出现多次文艺复兴,美英德法祖先们,重新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智慧。
通过各种途径,甚至战争和掠夺,把失传的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经典,从亚非找回,从头学起。一传十、十传百。
关于个人主义和民主的思想,重新出现在欧洲大陆。
文艺复兴,又启发后来思想启蒙等运动,才出现民主制度和个人主义思想。
美英德法这些现代强国的民主和个人主义思想,并非土生土长,而是根源于古希腊哲学。
3
电磁学与核科学
科学兴起和发展,出现在欧美。
但科学不会凭空产生。
它的触发机制,仍是文艺复兴。
中世纪时,神权远大于人权,神高高在上,人匍匐在地。
文艺复兴,复兴了古希腊思想,其中的精髓是:人是强健的、理性的、不比神差的。
上帝可以解释自然规律,人照样可以解释自然规律。
文艺复兴连带启蒙运动,开启科学大门。
理性产生科学,古希腊生产理性。
理性重归大陆后,科学并非在某国独立产生发展,而是在国家内部、国家之间,互相启发、学习、模仿,演变创新出来。
以电磁学与核科学为例。
电磁学:
1785年,法国科学家库伦,发现库仑定律,论证带点的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,并提出电和磁没任何联系。
很多大科学家同意这个观点。
但35年后,丹麦的奥斯特,发现通电导线能让小磁针转动;
2周后,法国的安培,受奥斯特启发,发现了电生磁符合右手定则,发明电流计;
2年后,英国的法拉第,受到奥斯特启发,发现导线切割磁感线,产生电流,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,以及电动机;
50年后,英国的麦克斯韦,受到法拉第启发,利用数学推导,将电和磁统一起来,预言电磁波存在;
十几年后,德国的赫兹,证实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确实存在,计算了电磁波传播速度;
电磁波证实之后,才有了广播、电视、手机、卫星通讯等。
核科学:
赫兹证实电磁波前两年(1985年),德国的伦琴,发现阴极管放电产生X射线,能使底片感光;
消息传到法国,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,从矿石里寻找这种射线,发现天然放射现象;
该成果启发了法国籍科学家居里夫人,两年后,她和丈夫从天然矿石中,提炼放射性物质,发现了新的元素钋和镭;
5年后,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,发现放射性衰变现象,一种放射性物质,能自己衰变成另外一种物质,并发出射线;
2年后,爱因斯坦发现物质-能量转化规律;
之后十几年,新西兰卢瑟福实验室,发现原子结构模型、人工核反应等,预言中子存在;
十几年后,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,法国的小居里夫妇,发现中子存在的迹象,但他们不知道卢瑟福曾预言过中子存在,没有深入研究;
这一消息传回新西兰,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,认为可能是老师预言过的中子,于是发现中子;
小居里夫妇在助攻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后,又助攻美国的安德森发现正电子;
两年后(1938年),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可制造放射性物质。
人工核反应,终于登上历史舞台。
4年后,德国的奥托哈恩,在小居里夫妇研究基础上,发现了核裂变反应;
4年后(1942年),意大利科学家费米,在美国建立第一个反应堆,称曼哈顿计划,制造原子弹。
费米并非美国人,他在德国、荷兰、罗马等地学习、工作、研究,被称“中子物理学之父”。他夫人是犹太人,在意大利受到排斥打压,在领完诺贝尔奖之后,没回意大利,带着核技术,去了美国。
3年之后,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;
7年之后,美国氢弹爆炸试验成功;
12年之后,中国原子弹、氢弹爆炸试验成功。
电磁学与核科学,并非由西方某个国家独自创立,而是不同国家之间,聚集在一起,不断模仿,不断学习,互相启发,持续探索而来。
这些科学技术,离不开欧洲大陆、大西洋两岸的传播、学习和模仿。
科学技术不会孤立发展,学习和模仿,是必备土壤。
总结
基督教、民主、核科学等,是美英德法发达国家的建国之基、立国之本、强国之路,大多并非各自独立首创,而是根源于中东、古希腊、古罗马。
这些优秀的思想和智慧,传播到他们祖先的土地上,不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,更带来了前进的动力。
他们回向古老典籍,汲取智慧。在彼此启发、模仿、斗争下,创造现代文明。
文明,是长长的链条,是交错的网络。
没有先前的学习和模仿,不会有后来的创新。
创新,不会从天而降。
它根植于大量人口的大规模学习、启发、模仿、借鉴,在此基础上,创新才可能发生。
并不会有人,天生就会创新,口吐莲花,无中生有。
学习,就是创新。
学习,是对自己的革新。
大规模人口的学习,一定会产生大规模创新。
所以,中国的创新之路,刚刚开始!
中国未来必是创新大国!
本文作者王小五为铅笔社成员,他的个人公众号为:松鼠财智(ID:yitousongshu),以上为二维码,欢迎大家关注。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